编辑
2025-01-22
工作知识
0
请注意,本文编写于 86 天前,最后修改于 86 天前,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时。

目录

一、安装
二、配置tmux文件
三、介绍
3.1 工具前缀
3.2 重新加载配置文件
3.3 开启256 colors
3.4 按竖分割
3.5 按行分割
3.6 多窗口下切换
3.7 多个tmux切换
3.8 清空缓冲区
3.9 搜索缓冲区内容
四、参考文献

自己经常使用windows平台,通过工具putty和mtputty已经能够做到很好的切屏和操作,最近为了在调试openharmony的时候,经常需要编译,而putty放在后台的编译需要自己手拖,这不是很方便,最近同事分享了tmux,原来虽然自己了解过tmux,但是鉴于第一次学习时觉得比较复杂,就没有使用下来,最近恰巧网上系统的学习了tmux的技巧,编写了适用于自己的tmux配置,目前感觉tmux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,故分享自己的tmux配置和用途。

一、安装

安装tmux比较简单,如下

apt install tmux

二、配置tmux文件

为了让tmux在我的环境良好的工作,我自己按照自己习惯设计了如下配置,将其填入

~/.tmux.conf

即可

# 参考:https://louiszhai.github.io/2017/09/30/tmux/ # ctrl+b alt+方向键 调整切屏大小 # 设置第二个prefix为` set-option -g prefix2 ` # 重载配置文件 unbind r bind r source-file ~/.tmux.conf \; display "Configuration Reloaded!" # 开启256 colors set -g default-terminal "screen-256color" # 按竖分割 unbind % bind | split-window -h # 按行分割 unbind '"' bind - split-window -v # 按竖分割,这里默认左边只有40 bind v split-window -v -l 40 # 按行分割,这里默认上面只有120 bind h split-window -h -l 120 # 状态栏左对齐 set -g status-justify left # 非当前窗口有内容更新时在状态栏通知 setw -g monitor-activity on # 关闭rename机制,提高性能 setw -g automatic-rename off setw -g allow-rename off # 绑定C为清空缓冲区 bind C send-keys -R \; send-keys C-l \; clear-history \; send-keys

三、介绍

3.1 工具前缀

tmux默认使用ctrl+b作为命令前缀,可以设置第二个命令前缀为`,这样敲快捷键的时候,就不用一直敲ctrl+b那么麻烦了

set-option -g prefix2 `

3.2 重新加载配置文件

原始配置重新加载需要

ctrl+b : source-file ~/.tmux.conf

比较麻烦,这里使用r键作为快捷键,只需要

`+r

即可,如下是配置详情

unbind r bind r source-file ~/.tmux.conf \; display "Configuration Reloaded!"

3.3 开启256 colors

通常来说,我们的terminal带点颜色好看的

3.4 按竖分割

为了快捷按键按竖分割,这里设置了|,所以我们可以如下

`+|

实现按竖分割

效果如下

image.png 如果我们是看代码,可以按照代码行数分割,如下

image.png

此时命令是

`+h

3.5 按行分割

为了快捷按键按行分割,这里设置了-,所以我们可以如下

`+-

效果如下

image.png 如果我们是在运行编译命令,则可以将编译命令放上面,如下

`+v

效果如下

image.png

这样上面编译代码,下面看代码就行了

3.6 多窗口下切换

当我们开了多窗口下,我们还是需要切换窗口,可以使用如下命令

`+alt+(上下左右)

3.7 多个tmux切换

如果我们开了多个tmux,我们可以使用n来切换,如下

`+n

3.8 清空缓冲区

通过C命令可以清空缓冲区,如下

`+C

3.9 搜索缓冲区内容

如果我们需要检索缓冲区的内容,可以通过如下

`+[ # 进入查看模式 `+s # 开始搜索

四、参考文献

https://louiszhai.github.io/2017/09/30/tmux/